室外只有2℃低溫,忍受了十五分鐘寒風,對於我們香港人實在難耐,雙腿以僵硬,終於入到主殿室內,體溫可以回復些少,首先來到有十多公尺的高宏寬大前堂,主殿和教堂是少有未被炸毀的建築,以前是可以讓貴賓馬車直接入內上落,免受風雨之苦。
主教宮(Residenz)內是在1719年由當時德國最知名的巴洛克建築大師 巴爾達薩爾.紐曼(Balthasar Neumann)設計興建,集合歐洲最頂尖的建築藝術家歷經1744年完成,由前堂的精雕細琢的拱頂,就可以感受高貴典雅氣派。
主教宮殿是熱愛藝術的約翰‧菲力浦‧法蘭茲‧荀伯倫(Prince-Bishop Johann Philipp Franz von Shoonborn)主教所建,是兩任烏茲堡大公兼主教的府邸。由前堂沿階級就可以上到二樓「樓梯廳」(Treppen haus),一路步向上就可漸入佳境似的。
可以見到拱頂上號稱是全歐洲最大濕灰壁畫,那宏大的壁畫足有30 x 18公尺,600多 平方公尺的天花板上,創作了世上最大的天頂畫。壁畫是意大利著名壁畫大師提也波羅(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的作品,少有的是這畫沒有宗教題材,而是用寓意手法,這壁畫的以世界民族大同主題在威尼斯總督府內另一幅大油畫亦有出現過。
長方形壁畫畫了奧林匹克山眾神及寓意各民族人物代表世界四大洲,四邊分別是當時的歐洲人所認知的四大洲,正面的是歐洲大陸,其右面是亞洲大陸,左面爲非洲大陸,後面是的美洲大陸,而壁畫的四周末端巧妙連接上美麗古典白色浮雕,配合四個角落的人物雕像,構成畫框的襯托讓人感覺奢華燦爛,瑰麗多彩讚嘆其心思。
先前亦提過這濕壁畫是未被戰火嚴重毁爛,但年代久遠亦少不免侵蝕損壞,經過多年修補完成,把當年的藝術瑰寶呈現在我們眼前,可知這壁飾畫顯示出他純熟的作濕技法,所必須的明亮色調與輕淡色彩。
這濕壁畫同時也顯示,畫中的人物後退到模糊的遠處,顯然有助於擺脫他早先所研習的色調陰暗的畢亞契達風格,他發展出以一種超越平面構圖的誇張透視法,來構築他的世界,提也波羅也(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是最後一位重要的威尼斯派裝飾畫家,他被譽為威尼斯之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多謝到訪路覇blog!請留言分享